前端工程师的形而上学 (1)—— 一个例子
本文介绍一个认知心理学在「内涵段子」(支持一下公司产品)app 上的应用。
经常听到内涵段子的运营收到用户「内涵段子有没有收藏功能」的反馈,数量之多让人不由得疑惑,为什么这么多用户看不到内涵段子的「收藏」「保存」这几个功能?明明它们就在点击分享时弹出的面板上,按理说应该一眼就能看到。
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盲视现象,当然一旦你知道有这两个功能并且有意识的去留意时,这种盲视现象就消失了。不过对于不少用户来说,这是个困难的过程。本文就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匪夷所思的问题,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:
精简版结论
两步分析
进入分享弹层之前,分享图标带有强烈的目标引导倾向(就是分享),让人下意识的认为点击这个图标之后的弹层全部功能都与分享有关。
内涵段子分享图标:
进入弹层之后,受目标影响,关注点都在分享功能上,从而导致对其他功能的盲视,而下面那些功能图标风格接近 ios 系统风格,更是加剧了这种盲视效果。(下图为点击后的弹层,注意下面的「收藏」「保存」功能)
用户眼中其实是这样的 (用户只看到两个点,当分享时看到上面一个点,取消时会看到下面一个点,至于中间的部分一般一眼扫过,被忽略掉):
如何改进
其实很简单,有两个方向
- 分享图标换成 … (表示更多功能):因为对于此图标,用户心理预期就是点开之后里面有多种功能可选,从而会较为留心的查看。
- 分享图标就是分享功能,单独拆出来(单一图标等于单一功能的心理预期),剩下的用 …(更多功能)表示
以上不管哪个方向,都需要改变「收藏」「保存」等功能图标的风格,避免跟系统的过于接近,最好是跟内涵风格保持一致。
想深入了解分析过程的童鞋,可观看完整版文章。主要从一些心理认知理论入手进行分析,文中包含了一些当前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很有趣的观点,推荐阅读。
完整版的分析过程
两个问题(要是有投票就好了)
- 你有没有留意到「内涵段子的收藏,保存功能」?
- 如果留意到了,从使用段子开始到留意到花了多长时间?
为了描述一个用户使用内涵段子的完整心理,所以加入我个人的使用内涵的经历,不想了解的可以跳过此段落,直接看第二个大标题段落。
内涵使用经历背景
到今天为止,我使用内涵段子 app 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。在使用过程中让我最疑惑的地方是,有时候遇到一个很喜欢的图片或段子想保存或者收藏下来,但找不到相应的功能。
作为一名工程师,我自认为使用 APP 的经验非常丰富,但我的的确确没有发现类似功能。最后我只能猜测是出于某些特别的考虑,pm 没有设计这两个功能。以及为了收藏我喜欢的一些段子,只能把它直接分享到我个人的微信中,如下图(很蠢但我没找到好办法):
今天第一次参加内涵相关的需求讨论会时,我又想起这个问题,于是问了一下相关的负责人,被告知是有「收藏」「保存」功能的,只是我没有发现(一般人试图找了几次无果后,基本就放弃寻找了,转而用其他手段代替)。
于是我挨个把所有能看到的图标,全遍历了一遍,千真万确,最后我发现了几个被我忽略近半年的功能 —— 因为某些原因,这些功能被盲视了,即便我曾无数次的点击分享图标。如下图所示,收藏和保存功能就在弹层下方:
为什么「收藏」「保存」功能被盲视了?
这可以从认知心理学上找到原因。简单来说,主要有四个原因(不展开了,只说结论):
人的视线焦点集中区域(中央视野)非常窄,在正常屏幕距离下(半臂到一臂距离),我们的视线焦点大概只有拇指指甲盖大小。
人的注意力非常有限,普通人查看手机时注意力基本只能集中于一点(通常是视线焦点)
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目标引导,跟目标相关性强的容易被注意,反之容易被忽略
人对事物的认知会受经验和习惯的影响
操作步骤分析
点击分享图标
分享图标:
有互联网产品使用经验的人对这个图标非常熟悉,一般是想要分享才会点击这个图标。注意这里的因果关系,一般不是先点了这个图标,再决定是否分享,而是一开始就带有目的性。
这个分享图标太常见了,以至于会设定一种强代表性(也带有强引导性):图标即功能,在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人看来,分享图标与分享功能这二者是一一对应的(如果出现了分享之外的功能,则是不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)
上面两点综合起来决定了用户点击这个图标的预期——就是奔着分享去的,我进这个页面会看到分享功能(也是前面认知理论的 3,4 点)
进入分享弹层
功能弹层:
进入分享弹层之后,由于用户实现有了目标和预期并且受其影响,他的视线和注意力是这样的(根据前面的认知理论,用户的视线焦点范围很小,这个焦点只会放在最值得关注的地方),如下图:
如果用户不想分享了,按照经验习惯直接把目光跳到底部,这个时候他的视线焦点和注意力如下图:
被盲视的另一个原因
头条分享弹层 && 内涵分享弹层
头条:
内涵:
对比可以发现,内涵的分享弹层下部按钮风格跟 ios 的风格设定非常接近,而且这种风格采用浅灰色线条式设计,视觉敏感度很低(不容易被边界视觉留意到)。用户再结合自身使用 ios 的经验,下意识会认为这部分只是系统自带的一些杂七杂八的功能,从而视线直接扫过不看,导致信息丢失。
如何改进
其实很简单,有两个方向
分享图标换成 … ,表示更多功能,因为对于此图标,用户心理预期就是点开之后里面具有多种功能,从而会较为留心的查看。
分享图标就是分享功能,单独拆出来(单一图标等于单一功能的心理预期),剩下的用 …(更多功能)表示
以上不管哪个方向,都需要改变「收藏」「保存」等功能图标的风格,避免跟系统的过于接近,最好是跟内涵风格保持一致。